察哈爾文獻創刋述懷

作者:張季春 发布日期:1977-06-01

察哈爾文獻在幾經籌維之後,卒於政府播遷來臺之第二十八個年度於焉出版,實具有非常的意義!

文獻是歷史的一部份。我中華民族綿延遞嬗五千餘年以來的文化傳統,有各種文獻的紀述,史不絕書,代有傳者。詩、賦、比、興、風、雅、頌,在當時並不是深奧的文學,只不過就各地的生活習性,民俗風尙,採爲歌詠,納爲記事,資以傳誦,蔚成風氣,源遠流長,成爲歷史的瓌寶;因爲這些文學,都是有血有肉的現實生活景象,初無一點矯揉造作,活生生的歷史寫照,親灸於每一個人的生活體驗,揉合了豐富的倫理感情。正因爲如此,所以才能爲每一個人喜聞樂道,針對一時一地的特質,匯爲國風,表現了國家和民族特有的氣質,經過了歷史的冲積,發揮爲綿延不絕的民族傳統文化。但在當時來說,也不過是點點滴滴的集納匯萃罷了!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必須要有承先啓後的創造,代不絕書,然後可大可久,我察哈爾省爲中華民國版圖的一部份,自有歷史以來,卽肩負了中華文化的重要責任,「黃帝戰蚩尤於涿鹿」,華夏的統一,首先醞釀於察哈爾省境域,境內形勢天成,居庸控其東,雁門擁其西,高原丘陵,河流交錯,察南各地,在北溫帶氣溫籠罩之下,物產豐饒,不特米、麥、粟、豆、高粱、馬鈴薯等爲生產大宗,卽江南盛產之稻米,在洋河流域、桑乾河流域,亦有大宗出產,故有塞北江南之稱,其他瓜、菓、梨、桃、柿、杏、李,各種菜蔬等農業副產品,所產尤多,工業尤具煤鐵之利,察北各地,水草豐美,農牧兼收,皮毛產量尤豐,蘑菇之香醇味美,全國珍譽爲「口蘑」,均以張家口爲集散中心,成爲出口之大宗貨品。基於天賦的物產豐腴,人口較少,所以在生活上反而較內地各省爲優越。人民生活,由於財富之競爭較內地各省爲鬆緩,故生活習慣,大抵尙義輕財,民風敦厚篤實,而於文化之發揚尤開風氣之先,因古都北平,近在咫尺,平綏鐵路貫通聯繫,莘莘學子,高等敎育,多能在平津一帶受敎,與省境無異,風氣所向,新舊文化之薰陶與灌輸,每能得風氣之先,代出學人,恢宏作育,地方文化規模,甚早確立。晚近以來,留學東西各國者尤夥。基於時代需要,於科技硏究,尤能推陳出新,迎頭趕上。此不特爲我反攻建國預儲良材,尤爲反攻後,建設地方之楨幹。興念及此,於我察哈爾省未未前途之展望,實寄無窮之厚祝!

我省在地域位置上,據國防北疆之第一線,南匯華北,兩翼挾東北與西北之要衝,不論國內有事,或國際紛擾,此一地區,每多繫涉。因此我省同胞,在政治警覺方面,久已養成磨礪以須爲國家盡忠,爲民族盡孝之豪情義慨,堅忍卓絕,秉持誓與敵國外患,叛亂奸仇週旋到底之精神。關於此點,卽以政府播遷來臺而言,間關跋涉,濟濟多士,追隨政府蒞臺同胞,以各省人口比例言,初不遜於沿海各地或交通與當時政治情勢較爲便利之各省人士,於此可見一斑。

以上所言,倉促就章,紙短情長,未能盡其萬一,際此察哈爾文獻創刊伊始,槪陳要略,簡述我省歷史情况,方以憶往鑑來,尤以我省在臺生生不息之靑年才俊,盍乎興起之念,踵鄕前輩奮鬬之歷程,益求發揚光大,繼往開來!欣見因察哈爾文獻之導引匯流,樹其磅礴宏遠之氣勢,叨在同鄕,坦陳所懷,深厚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