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成立獻言

    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而垂數千年所秉持之精神傳統,已構成吾民族之生命,亦每爲國家轉危爲安之力量,故文物鼎盛,史蹟照著,對於世界文明,實有偉大貢獻。當前**竊國叛亂,摧毁固有文化,背離歷史傳統,官方文獻,棄廢銷毁,私家珍藏,盡付蟲魚,若不積極收網,必至蕩然無存。各省市社會賢達,明見及此,特籌組中國地方文獻學會,以集體之努力,協調之行動,稽古鈎陳,博徵繁引,廣蒐軼事,詳輯遺聞,庶使我先民偉烈豐功,流傳宇內;文物聲華,燦然千古,則必能促進中華文化復興及開拓反攻復國機運,將有極大裨益。玆値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成立之際,特以「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成立獻言」爲題,撰此蕪文,代表本刋,敬伸祝賀之意。

    臺灣光復後不久,本省人士與名流,爲推進區域史理之研究,促進中華文化之復興,於民國三十七年成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以爲研究地方文獻之重心,先後編印「臺灣叢書」與「文獻專刋」等刋物,頗有貢獻與價値。同時更有臺灣省通志館之設立,負責編印臺灣省通志。臺灣各縣市亦復有文獻委員會機構,各在積極進行編纂縣志市志中。大陸來臺灣之各省人士與名流,爲維護鄕土文物,復興中華文化,激發懷鄕與愛國精神,紛紛刋行地方文獻,先後問世者,有四川文獻、中原文獻、湖北文獻、湖南文獻、安徽文獻、浙江通訊、熱河通訊等。凡此刋物均在記述各該省區之山川沿革、地理形勢、歷史文物、典章制度、地方掌故、民情風尙、政治興革、文敎動態、經濟狀况、先賢先烈事蹟,鄕人行止及當前匪情等。對團結人心,弘揚文化,給予無比助力,於培養懷念鄕土觀念中加强光復大陸之意志及提高愛國復國之精神。今者匯衆流於大海合羣力爲一體,集思廣益,分工合作,意志集中,行動協調,將來對國家社會之偉大成就與貢獻,定可預卜,吾人其拭目以待之!

    文者文藝典籍制作也,獻者賢也,卽賢材,指耆宿故舊之人物而言也。地方文獻學卽對區域文藝典籍、制作、人物事迹如何記述之知識與方法。彼亦可稱之爲區域史地學。今之所謂地方文獻學卽昔之所謂方志學。中國之方志,在世界文化史中,別具一格,有獨特價値,爲其他國家所無者。明淸兩代,對方志編纂,尤屬宏富,成就甚鉅。古人多不視方志爲史,未甚注意。最初所撰之方志,應推晉常璩之華陽國志,述巴蜀之事。其後流衍漸孳,日趨發達,以至於省有省志,府有府志,縣有縣志。蓋以我國幅圓廣大,各地區之歷史演變旣有不同,其經濟、文化、生活等情形亦各有特色,分地記述傳流,實有其必要。■■■縣以爲之,但此分別之精密研究,足以供綜合部分而達於全體之用,可能用力小而收效宏。

    淸章學誠最注重方志學,其所著文史通義外篇三卷,研討方志序例,獨創新義,推崇方志躋於史乘之列,其說爲時所重。其學說曾支配有淸乾隆以來一百數十年我國之方志學術界,厥功甚偉。有人夷方志於小說,而章氏推之上及史乘,確有獨特精到處,値得稱許,但後世之人循此方向以發展,遜至產生兩大流弊:㈠歷史者過去之事迹記載也。重歷史的結果,流於重過去而忽視現在,偏重文獻,而疏忽實况。㈡歷史者多爲人文之記載,因之流於尊人文而輕地理。今値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成立伊始,深望致力於此項學術研究之諸君子,能鑑往察來,挽此頽勢,正此偏差。吾人應知歷史者實包括過去與現在而言之。今日之歷史卽過去之現寶,將來之歷史卽今日之現實。歷史之爲狀如流水,抽刀斷流流不斷,强分過去與現在亦殊不易,故文獻學之發揚在兼顧過去與現在事實之記載,不可專重文獻而忽視現實。方志不僅是「歷史之別流」,實具有「人文」與「地理」並重之史地雙重性,方志固應歷史化,同時亦應使之地理化。良好之方志,乃是地方之歷史與區域之地理兩者之融合體。

    中國地方文獻學會成立後,足以產生以下之功能與貢獻:㈠充實國史資料。史與志,古者均爲一國之記事,降及後世,始有國史與地方志之分別,蓋志亦史也,志乘卽史乘。國家是地方之集合體。國史者除全國性事迹之記述外,自亦包括有關地方事迹之錄敍。實在言之,凡發生於國境之事迹,均爲國史之資料。省縣志之編印及地方文獻之研究,對國史資料,當能有充分之供給,國史資料之採訪,與蒐集自得到莫大之助力。㈡開拓復國機運。國者鄕之積,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可視之爲鄕土觀念的擴大與延伸。大陸變色,各省人士流居臺灣者爲數甚衆,而時間已二十年,下一代靑年對故里感情較爲淺薄,對鄕土觀念亦較冷漠,今有各省文獻之刋行及地方文獻之研究,無論對老年人、中年人及靑年人都足以激發其懷鄕愛鄕之鄕土觀念;由此而提高其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發生熱烈的故國之思,家鄕之愛,挺身奮起而參加反攻大陸的革命陣營早日返回故鄕,復國機運將因此而大爲開拓,反攻復國大業,可望指日完成。㈢加强學術研究。方志學無論其爲歷史學或地理學,或爲歷史學而兼地理學,但確是一專門學問,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與價値。但昔之治此學者僅知以個人之力作個別之研究,每以精力不濟,時間不够,見解欠周,難期有重大之成就。今者集全國各省市之治方志學者於一體,成立中國地方文獻學會,集衆智以爲智,合羣力以爲力,集衆思廣衆益,合力以研究,協同以赴之,力量集中,意志統一,衆智成聖,衆擎易舉,地方文獻之研究,定可卜有輝煌之成就。㈣促進文化復興。國於天地之間,必有以立。中國屹立於世界,垂五千年而不墜者,賴有獨特之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倫理道德以維繫之。地方文獻之編印,卽在於發揚光大此種文化之獨特精神。其有助於文化之復興,實非淺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