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广西同乡会

本省地居我国南陲,面积约二十二万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可耕地甚少,资源多未开发,属于贫瘠之区,昔日交通梗阻,致与外地疏于交往,省胞乃多养成山民习性,惯于刻苦坚毅,不擅机变逢迎,百余年来,能为国作大贡献,受大牺牲,以及招致惨痛失败,或许与此攸关。至于省民成分,大多系外地迁来,如中土人士多经湖南南下,粤闽移民则从广东西迁,致形成不同的两大语系。柳州以北来自中原者操官语(普通话),柳州以南来自粤闽者操粤语(广东话),偏僻地区,仍各有不少方言,但多兼通官语或粤语。至于习俗,除深居山区之苗猺山胞外,无论外来与土著,悉已汉化,由于文字,汉唐以还,业已统一,纵有各种不同发音,文字意义完全一致,全省统一团结,汉化习俗文字,实为基本力量。

过去由于讯息闭塞,文化稍形落后,惟于悠悠岁月中,仍有杰出高明人物,如汉之五经博士陈钦,唐之状元赵观文等人,宋明以后,人材辈出,从淸朝至民国,文武贤能,盛极一时,左右大局,勋业不朽,惟显耀于科学,工商经济则鲜有成就。帝制时期,京都更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擧凡奉召、赴考、候缺,以及钻营宦场,莫不聚集京都,成为仕途必游之地,我鄕前贤亦不例外,初出旅京人士,多属出身寒微,难比他邦五陵少年膏粱子弟,在京显达乡贤乃筹建会馆,以资照顾,意善法良,其他都邑大埠渐行效法,甚至旅居国外乡亲,免受他人欺侮,维护安好环境,亟须加强团结,互相照顾,所在之处,多设会馆,以增力量,并谋福利。南洋、泰国、香港各地,由卓越乡贤捐输创导,皆有极具规模之组织。台湾在逊清之际,乡人唐景崧、刘永福战败法军建功安南,调台主持重任,乃领导两广同乡,分别在台南台北建立垂远堂,购置房产,开辟墓地,以助同乡解决养生安死问题。台湾光复后,台南尚有部份遗产,仍由台南两广同乡会保有,另有一部产业曾经被人盗卖,幸经兴讼胜诉争回,变卖现金,部分交台北广东、广西同乡会各自处理;但在台北两广垂远堂之房产,则被私人佔据,所设墓地亦已丧失殆尽。

台湾光复后,各省在台北市之同乡会,政令规定不得联省组织,于是台北市广东、广西同乡会遂各自行申请立案组成。当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国防部长白崇喜将军奉命来台靖乱安民,见及旅台同乡人地生疏,至应筹组同乡会以相照顾,乃邀当时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先生,各捐钜资数万元,托付乡人筹设同乡会,以谋同乡福利,当时如能遵照白黄两公意旨,而以此钜款购地置产,展开会务,至今规模之大,恐无伦比,负责筹办之人,如何进行不得而知,迨大陆情况逆转,本省不少中央民意代表,与公教人员以及贤达之士,效忠来台,查询白黄两公所交钜款运用情形,筹办者以尚未着手办理为由,依国币跌落几如废纸时之价值,折合美金计算,交出美钞十元了事,烂帐一笔,于焉休矣!

桂人习性,即富穷干苦干精神,对同乡会之事,虽已一无所有,仍然努力进行,由来台耆宿邓家彦、马晓军、雷殷、陈锡珖诸先生创导组织成立,推举白崇禧将军为名誉理事长,成立之初,即无会址,尤缺经费,所有工作人员,全由热心之中央民意代表、公教职员、贤达同乡自动义务效劳,凡遇庆典、联欢、治丧、救济,所需费用,均须临时捐凑,尚能应付自如,差强人意,但却是最艰苦共患难之时期。迨争回台南部份遗产,变卖分得二十余万元,再加添凑,买得台北市八德路三层楼房一座,以其三楼用为会址,一、二楼出租,至此聊具落脚集会之处,租金虽不多,却已有固定收入。创办耆宿先后凋零,一致推举年高望重的李品仙先生为理事长,斯时台湾经济已现曙光,国民收入亦有起色,乡亲捐献,日见增多,军中退休袍泽陆续入会,人手增多会务益进,复因避难旅港同乡,已脱离初时窘境,大都生活安定,在工商界有成就者亦复不少,多来台参加庆典、联欢、经商、建厂,同乡会自然成为交往中心,互赠财物,贡献尤多,如姚宁先生曾慷慨解囊捐献。在李理事长任内,始设专任秘书、干事,酌给生活补助费,经常在会工作,家具设备焕然一新,加建顶楼,扩大办公用地,会务状况已改旧观。交卸时尚余存款十余万元留交下届。

李理事长经多年劳累后,因年高重听,不便再理杂务,经大会公举韦永成先生继任理事长,仍敦请前理事长李鹤公为名誉理事长,韦理事长乃现任立法委员,亦为过去本省领导阶层中最年轻之英明人物,并有才德优异之贤内助,故最适于领导同乡会,接掌以来,力谋发展,鉴于一切会务,动辄要钱支持,除掏腰包外,义卖其墨寳,添补经费,以资应付,乡人闻知,感动之余,颇多响应,旅居玻利维亚乡亲罗美南先生慨捐台币二十万元,已故乡亲黄国华先生捐赠遗款二十余万元,合并上届存款以及韦公义卖字画所得,凑足九十余万元,购买装修台北市闹区长沙街大楼中之办公室一间,所得租金除提部份分作罗黄二君之奖学金外,余款用作会务资金,从此已无捉襟见肘之窘像。台北市政府突然通知,吿以全国各省皆有文献刊行,惟广西省与西藏尚付缺如,务希筹办,韦理事长历任军政要职,早享盛誉,岂甘落后,乃排除万难,着手筹办广西文献,为着长期印刷费,徵集无酬文稿,延揽纯尽义务之社长、编辑、社务等工作人员,无一不是困难重大问题,嗣经推举黄崑山先生主持筹组文献委员会,敦请潘宗武、黄启武、刘谦怡、黄嘉谟、韦鼎烈诸先生担任正副社长总副编辑,罗萍先生挹注经费,廖寿廷先生掌理发行,总算不辱使命,逐期顺利出刊,圆满达成任务。至于稿源,幸蒙著作等身之名敎授谢康博士,与近代史专家黄嘉谟先生,以及众多博学热忱乡亲,源源送稿致无匮乏,此刊一出,大获好评,中外著名大学与大图书馆,相继索取,发行经年,财务支援逐渐艰窘,韦理事长顾及物价益涨,艰难益甚,终难免有误期停刊之虞,乃策万全之计,筹措基金购置房产,以租金固定收入,专供出刊费用,惟筹募钜资,亦非易易,于是成立筹募福利文献基金委员会,推监察委员陈葵仙女士为主任委员,理事长夫人则几度设宴府中,邀宴热心乡友,鼓励积极进行,复与陈葵仙女士各先捐十万元,希发生带头作用,多数同鄕,即已肯定文献价值,复感于经营苦心,纷纷响应,慷慨捐输,为时不久,认捐基金已达台币二百余万元,遂在台北市南昌路七层大厦中购置套房一间出租,从此广西文献之印刷费,不再担忧。今后之继续捐款,可添作文献基金与其他福利事项之用。

同乡会另一要务,厥为劝募奖助学金,来台同乡,多属忠贞坚苦赤心报国人士,收入不多并无恒产,培育子女不免困难,纵有急公尚义之人,奈何阮囊羞涩,致每年须发奖助学金,皆不符理想,惟亦聊胜于无,至少可作精神鼓励。韦理事长复倡助学回馈之例,以其座落台北市天母地区价值台币四百万元之楼房一层,捐给同乡会,固定作助学金之用,每年以租金收入,资助清寒绩优学生深造,直至学成为止,受奖助者学成后,待有充裕收入,必须对同乡会有所回馈,逐次奉还过去所领用之金额,尤希多作报效,以培植后辈优秀清寒子弟,积款愈多,受益愈众,韦公自谦抛砖引玉,甚望乡人皆能见贤思齐。

台北市广西同乡会自李韦两公接掌之后,会务改观,有目共睹,固由两公登高呼远,劳力劳心,尤得乡亲,群策群力,团结苦干,共创佳绩。不过人群社会,进步应无止境,两公业绩固当歌颂,但其未完心愿,仍有遗憾在心,诸如鼓励青年参加会务;照顾孤苦老人;关注回国深造侨生;倡办青年活动;促进互助发展事业;加强国内外同乡联系;荦荦大端,虽经一一研办,卒以经费缺乏,人手不够,及其他限制因素太多,绩效未臻理想,事虽近乎徒劳,或可用作尔后参考。

柳林风:《臺北市广西同乡会的创立及其展望》,《广西文献》第 33 期,198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