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呼和浩特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艺创作)答杜宏奇兄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8期  作者:杜宏奇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诗词 宇宙 秋月 呼和浩特

    人间漫漫宇宙行,年年秋月思念臣;旌旗飞扬子弟兵;终生献身为人民;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三日于呼和浩特

  • 文章(两岸交流)慨述归绥市七十二召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學明 出版时间:1999-09-10
    关键字: 呼和浩特 延寿寺 五塔召 烧麦 盖碗茶

    故乡归绥市,蒙名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据说市内有七十二召(召即喇嘛庙),首屈一指的要算舍利图召—勅建延寿寺,它有两座建筑辉煌宏大的庙,另一座是在归绥市外北方约四百华里的草原内,而两庙都归一位活佛主持,但是活佛长期住在草原内的庙里,轻易不来归绥,只派喇嘛代为管理。其次是大召又名龙泉寺,庙门前有一口井,上悬一匾,草书『天下第一泉』,字体苍劲有力,井水清洌可口,传言清康熙皇帝私访来此,曾饮此水,嘉其甘甜,御笔亲书此匾以赐。另外是小召,有康熙私访时遗留下

  • 文章(地方志略)呼和浩特古今称谓表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邢野、王慧琴編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呼和浩特 古今称谓表 历史沿革 归化城

  • 文章(地方志略)呼和浩特地区”道“的建制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曹萬化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呼和浩特 辛亥革命 阎锡山 绥远道署

    清政府于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设归绥道,它是山西的诸「道」之一。道署衙门建在扎达海河西岸,即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旧址。第一任道台是满族人六格,这是归绥道的设置之始。起初归绥道只管着一个厅的理事、同知和两个协理通制。后来才发展成领有口外五厅即:归化成厅、萨拉齐厅、托克托厅、和林格尔厅、清水河厅。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又增设丰镇厅和宁远厅(凉城县的前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一九〇三年)增设了武川、兴和、五原、陶林等四个厅;光绪三十年又增设东胜厅,归绥道

  • 文章拜訪馬背上的民族—內蒙古之遊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張孟蓁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呼和浩特 海拉尔 包头 草原婚礼 北京

    城楼、角楼等,具有防洪、易守的双重功能,现在已没有宗教活动,只是让人来参观凭吊的历史古蹟吧。在大雄宝殿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颗参天古松树,称之为夫妻树。树下常有老人下棋、聊天,一派悠闲与惬意。二、呼和浩特从包头到呼和浩特走高速公路约两小时多一点就到了。它以前的名称是「归绥」。呼和浩特为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故又称「青城」。位于内蒙古中部,是其首府。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眞到蒙古;数千年来,它一直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历代君王曾在此设郡、演兵、治阴山

  • 文章(鄕土风情)土默川的特产串话——三件宝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3期  作者:史銀堂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呼和浩特 内蒙三件宝 莜面 山药 羊皮袄

    位居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也称呼和浩特平原、前套平原),东起呼和浩特市东边的蛮汉山山脚下,西至包头市西缘的东乌不拉沟口,北靠挺拔巍峨、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南临弯弯曲曲、滚滚滔滔的母亲河——黄河,风光壮美,气候温和,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地灵人杰、物产丰饶,其中不少特有的物产量大质优,特点突出。当地蒙汉等族人民不仅由衷地喜爱,而且专门编成他们爱说喜闻、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的串话,加以表说、宣传、赞扬,引以自豪,并使之名扬大河上,五湖四海,历久不衰

  • 文章內蒙古旅遊紀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黃宏梓  出版时间:2008-01-31
    关键字: 内蒙古旅游 呼和浩特 四子王旗 包头

    八月中旬的北京傍晚带些凉意。晚上我们就要搭上由北京出发的特快火车前往向往已久的内蒙古旅游。我们的首站是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呼和」蒙古语为「青」,而「浩特」蒙古语为「城」,所以呼和浩特又叫青城。火车当晚七点四十分分由北京开出,隔日清晨七点就到目的地。然而即将于二〇〇八年左右竣工的京呼(北京到呼和浩特)高速铁路,行车时间将缩短为二个半小时,呼巿借助京呼高速铁路将直接进入京津三小时经济圈。近年城区面积扩大,城区人口已超过百万,街道、绿带规划尙可,一如

  • 文章(忆古溯源)清代绥远城碑刻辑录考述(一)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佟鴻舉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呼和浩特 满族史 绥远城 古碑 《敕建绥远城碑》 碑文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城址选在距旧城东北五公里处,清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十二月,议筑八旗兵驻防城,作为喀尔喀蒙古后援。清王朝命名此城为『绥远城』。绥远城背依青山,面临黑河,周边水草丰美,与归化城成犄角之势,素有『北国锁钥』之称。绥远城建成后,清王朝便移山西右玉之建威将军驻此,此后大量八旗士兵鎭守于此,成为在东北之外满族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勒石立碑,记人记事,历来为文人所推崇。绥远城从建立之初就有都统通智撰写的《敕建绥远城碑》传世,后历代将军墨客多有碑石传世

  • 文章(忆古溯源)忆归化城和绥远城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6期  作者:王宜生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呼和浩特 历史沿革 丰州 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的沿革归化城是俺答汗于隆庆六年(一五七二年)开工兴建,到明朝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年)基本建成,即今呼和浩特市的旧城。(蒙古名叫库库和屯)。绥远城是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动工,于一七三九年竣工,淸政府把驻防在山西右玉的建威将军王昌改为绥远将军,他于乾隆二年三月从右玉移驻这里,所以,新盖之城也随之称为绥远城,即今日呼和浩特市之新城。后来把新旧二城逐渐连接起来。民国初年,在这里设立了绥远特别行政区,改将军为都统,驻新城将军衙内,并设归绥道,道尹驻旧城道台

  • 文章關於蒙古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席慕蓉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蒙古 蒙古民族 呼和浩特 民族历史 文化教育建设

    一九月底,王行恭终于赶到呼和浩特与我们会合,一齐出发。车票已经先在北京买到了,是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全程要走五天。幸好我们只要从集宁上车,到乌兰巴托就下车了,所以车程就只需要二十多个钟头而已。这列车在中国境内经过的站名是——北京、南口、居庸关、靑龙桥、康庄、张家口、大同、集宁、二连浩特。在蒙古境内的站名依序是——扎门乌德、赛音山达、乔伊尔、乌兰巴托、棕哈拉、达尔汗、苏赫巴托。然后再往北去就是苏联的土地了。从呼和浩特到集宁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我们原想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