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契丹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遼朝二百年歷史要略總述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汪漁洋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辽代 李隆基 武则天 契丹

    最大时,东至日本海、南至朝鲜新罗、西至契丹、北至黑水靺鞮,以及今之辽宁省北部、吉林省全部、俄领沿海州大部分,朝鲜咸镜南北道与平安道。跨越两国疆界,雄居北方巅峰地带,历史上很少见的。但是,地广而人烟稀少,几近蛮荒之野,且处于中国东北之东北,冰天雪地,四季中夏季最短而冬季最长,大气中的恒温,经常在零度上下。人民谋生之路,不外是游牧、狩猎,近水则渔捞。自然也有农耕之民,为数不多,农民虽不富裕,亦皆达观知命。其文化风俗半像高丽,而半习唐朝。交通、教育等内政皆不发达

  • 文章契丹族的来龙去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趙強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契丹 东胡族 《魏书》 隋朝 无字碑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颇有影响的游牧民族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尤其是该民族在「大辽」国时代,出了一位光艳照人的萧太后,更为其增色不少。契丹族原本是东胡族的一个分支,而东胡族则是鲜卑族的正宗祖先,在秦朝以前主要集居在汉族的东北部和匈奴族(今蒙古族的祖先)的东部,生活区域大致在今天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市、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和锦州市一带,过著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也从事著少量的农业耕作,与汉族交往频繁,所以汉族人称之为「东胡」、「山戎」或

  • 文章呼倫貝爾草原史話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鄧蘭儒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呼伦贝尔 推寅 契丹 成吉思汗 努尔哈赤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活动基地。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如鲜卑人、蒙古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壮大。他们一个跟一个的进入草原,又一个跟着一个的从这个地区离去。这些游牧民族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把草原当成粮仓、武库和练兵场,像雄鹰般地在历史舞台上振翅翱翔。以呼伦贝尔草原为出发点,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聚集力量,问鼎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为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做出了贡献。因之

  • 文章故鄕寶塔 海城金塔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李向東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古建筑 金塔寺 契丹 辽代

    独具特色。一层束腰当中为瘿项柱,内雕吉祥富贵的牡丹图案。两侧壶门内,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有舞俑、侍者、伎乐人等,人物神态生动,栩栩如生。其中的四个身着契丹族袍服,高靴长袖,回身旋舞的男舞人的造型尤具民族风格与特色。雕于二层须弥座束腰内的雄狮,挺胸昂首,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在上下两层须弥座的转角处,有砖雕力士,下层力士挺腹怒目,跪伏负重;上层力士则以背承托塔身,雕刻逼真精致。塔身部分,每面当中辟有券龛,龛内原有坐佛,两旁立有胁侍,披戴璎珞,脚登莲花,婷婷玉立。胁侍与龛

  • 文章西遼河古文化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蘇秉琦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赤峰文化 红山文化 契丹辽文化 辽西 古文明

    纹和红山本土的龙纹等三种图案,是欧亚大陆汇合点迸出的火花,这意味着五六千年以前,这里是西亚和东亚文化的交汇地带和熔炉,红山文化是多种文化交错、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都是以赤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波及范围又都超过赤峯。这两种文化又都不能等同于赤峯文化,它的特征是独具一格的。什么是赤峯文化?阿旗出土的红山文化彩陶罐,上面同时绘有分别来自中亚大陆的方格纹、华山脚下的玫瑰花纹和中国北方的龙纹,这种文化现象只在赤峯发现,别处不见,这就是赤峯文化。赤峯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