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西梆子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晉南晉中晉北及口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山西梆子 代表剧目 地方特色

    本文截自杨琏先生所著梆子腔综述)关于「秦腔」之东入山西,诚如淸、严长明氏在其著作「秦云撷英小谱」中所说的:「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稍变之」耳!以往,由于山西「中路梆子」的演员多为蒲州人;从而担任敎师的也如此。故伶官多习「蒲」白;且有:「蒲州娃娃是道地货,本地戯子不吃香」的说法。依据此项事实推断,则在广义的「山西梆子」腔裏,「秦腔」(可能即指「同州梆子」)乃于渡黄河后,先对

  • 文章十三旦報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李傑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艺人报恩 传说故事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北京银号皆为山西帮商人所经营,山西人喜听秦腔,所以梆子腔北京舞台上十分活跃。那时的梆子腔,既不是魏长生所唱的秦腔,也不是纯山西梆子,而是山西梆子向河北梆子的一种过渡,并且开始与京剧联璧。侯俊山是当时京梆皆能的著名演员。原籍山西洪洞县,生长在张家口。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而在太原一个山西梆子戏班里学秦腔花旦,扮相俊秀文武兼能,十三岁就唱出了名,因而取艺名“十三旦”。同治九年(公元一八七〇年),“十三旦”从太原来到北京,唱河北梆子,并与京剧皮黄

  • 文章台湾教授赴晋看山西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戏曲发展特色 蒲州梆子 相关影响

    翅子功、羚子功、胡子功的了得,一头乱羚、直羚耍得全场目瞪口呆,眞可说到了操控自如、纵心所欲的境界,单是这点,就让台湾的演员望尘莫及。山西梆子影响河北梆子自山西蒲州、陕西同州的山陕梆子来到了河北。为了适应当地居民的口味,增加市场竞魄力,梆子腔戏曲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内部体质的改造过程,在吸收当地「高腔」表演艺术,与当地语音、民情风俗结合后,梆子戏曲还兼及了其他京、昆戏种的表演艺术、演出剧目、角色分行,终至蜕化成今天的河北梆子。整体上说来,河北梆子一如其它的梆子戏

  • 文章山西戲曲音樂及説唱音樂(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趙璞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山西戏曲音乐 蒲剧 山西梆子 剧目介绍

    貌,如有未尽及纰谬之处,尙祈博雅大德,戏剧前贤,不吝赐教,则有所幸焉。*山西南路梆子:称蒲州梆子又称蒲剧。发源于山西蒲州今永济,是山西的古老剧种。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三角地带。清代称山西梆子或山陕梆子,今山西的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及河北梆子皆与之有关。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一八五一—一八七四年)为其黄金时代,优秀艺人辈出,尤以郑宝臣(老元元红)、侯俊山(十三旦)等当时北京演出,颇负盛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渐趋衰落。一九六〇年后,进入迅速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

  • 文章憶家鄉伶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山西戏剧 戏剧种类 山西梆子 南路戏 北路梆子 宫调 戏剧特征

    在我们山西登台演唱的戏剧,我知道的有四种。它们是:一、中路梆子,也就是被大家所公认,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梆子。二、蒲州梆子,也就是南路戏。三、北路梆子。四、宫调(上党戏),也就是路安府一带所唱的戏。另外还有两种也登台演唱的是:一、郿鄠。二、秧歌。郿鄠也可以说是:晋南的一种地方戏,在太原等地虽然也可以听到郿鄠,但那只是三数人,带着胡琴、三絃等,在街上游动着给人们点唱,或在太原「海子边」那些地方,摆一张桌子,放几条板櫈驻唱的,常唱的戏有「杜十娘」等。可是郿鄠

  • 文章中华传统文艺多采多姿的山西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名人言论 历史记载 地区发展概况

    鼓杂剧」,北部的「咳咳腔」与所谓「勾腔」之外,尙有南路、中路、北路、上党,四种梆子。在理论上,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讴歌,各种戏剧也都是融合了当地的方言与讴歌而成,所以,四种不同地区的梆子,应是互有参差,并不尽同,但都被称为「山西梆子」,遂使四种梆子之间,无从分辨。同时,究竟那一种梆子才是「勾腔」?抑或山西全省的腔调,皆属之「勾腔」?更是无从说起了。降至今日,这一变再变的动态技术,即或能走遍了山西,到处去欣赏和比较,恐怕亦难得到正确的答案了。仅就

  • 文章山西梆子的起源及其演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梆子腔起源 名人言论 吴太初 山西梆子 名角 演变过程

    说: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改之。」从这段记载看来,唐宋元明以来秦腔已流行,早期以向东发展较为普遍,其音调读字,因地而稍有改变(郭绍寗:中国戏剧史一二〇页秦腔)。五代史伶官传中说:「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腔云。」此种记载,与今之山西梆子或有关系。依照以上两段记载排测,唐朝便有秦腔了。否则,伶官传不能如此记述。不过后来,难免在腔调上因地理环境之不同而发生许多变化。依照发展到各省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