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棘阳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今地名研究成果报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3期  作者:胡久明 出版时间:2016-02-01
    关键字: 枣阳 古今地名

    何地来——枣论止》的书稿,读后颇感欣慰。作者以极大的热忱和坚强的毅力,历经多年无数时日,博览历代有关棘阳与枣的各类、各种地理、历史群书,并细心地摘录积存,从而进一步精心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出的成果和结论。枣阳历史建制的地域源于汉棘阳的部分地域(史称:西汉年间设置的棘阳,为汉棘阳,亦称南棘阳;为区别于秦置和南北朝时魏在新野东北南阳(宛城)南部的地域中设置的棘阳,亦称魏棘阳或北棘阳)。历来争论的焦点是枣地域是否由棘阳而来,史书早有定论,枣是在汉棘阳地域建置

  • 文章棘阳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吳祥明 楊振華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与枣阳有关 两个 地理位置 反莽路线 流经情况 县志记载 考古发掘 意义深远

    关于枣与历史上棘阳的关系,对于枣人来说,已是早有定论。老《枣县志》明确记载:“按枣之名,实承棘阳而立,别无取义。自随立枣,而棘阳于南齐时已废,当时吾县境内尚有舂陵、蔡阳两县,而枣之地由棘阳附入者,必不少矣。”又《晋书·枣据传》载:“初姓,后改为枣。”这些记载如此明确,按说枣棘阳转换而来应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尤其,近些年来,还有不少热心枣阳历史的士人和专家学者,通过考察和查阅各类相关史料,从而进一步证明和肯定了县志的结论意见。然而,也出现

  • 文章棘阳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白水纖夫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枣阳 历史渊源 枣阳县志

    关于枣与历史上棘阳的关系,对枣人来说,已是早有定论。老《枣县志》明确记载:「按枣之名,实承棘阳而立,别无取义。自隋立枣,而棘阳于南齐时已废,当时吾县境内尙有舂陵、蔡阳两县,而枣之地由棘阳附入者,必不少矣。」「又晋书枣据传,初姓,后改为枣,亦可为棘阳改为枣之旁证也。」按理讲,志史皆讲得如此明白,应当是已不成问题的问题。而且有不少热心枣阳历史的人士和专家学者,通过考察和查阅各类史料,从而进一步肯定和说明了县志的结论意见。然而,也有个别士人

  • 文章县治沿革研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期  作者:彭登墀 丁家成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封邦建国 郡县由来 枣阳县变迁 枣阳与 光武中兴 孟宗政抗金

    棘阳人者,这实在是个说错亦不算错的问题,从字义来说,枣、二字本可相通,但是河南在汉朝时就有棘阳县了,如果冩成棘阳也许会被人误为河南籍,不过眞正说起来,枣与古棘阳确有密切关系,按古棘阳县属南阳郡,就是古时的谢国,故城在旧日的唐州湖县(即古蓼国地)的西北,而湖县乃是汉朝所置,故城在沘源县(也称比,现在称唐河县)南部、晋朝已废,易名湖店(即现在之湖鎭,在河南唐河县境),可能是因为当年将棘阳的大部分原辖区划入了广昌(即枣以前的名称),所以乃将广昌改为

  • 文章棘阳辨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沈齊珍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枣阳沿革 相关记载 辞海注释 枣阳记载 间接联系 地域重合 参考资料

    七方镇人,1951年枣师范毕业,从事文化工作40年,现已退休。酷爱社会科学、文物考古、地方史研究、现为社会科学研究副研究员。与人合作编辑著《刘秀传说故事》、《中华窗五名胜》、《白水廊刻石选》等书,个人独力完成《枣阳白水碑廊刻石释文》。育有一子一女,现住枣吴店镇。

  • 文章讀書扎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枣阳古地名》 上唐旧地 非枣阳 曾名广昌 光武帝开玩笑 枣阳的会馆 传统手工业 编辑小语

    一、上唐我在「枣古地名」一文中说:「上唐乡,《汉书》谓古唐国,我认为应是古唐国的北部,当今枣的东北乡、东乡及东南乡一带。」[1]后来我发现《后汉书》卷十五,王常传谓:王常「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注六云::「上唐,乡名,故城在今随州枣县东北也。」[2]证明吾说不谬。二、枣不是棘阳年幼时,听乡人说,枣从前叫棘阳,说「火烧棘阳城,棘阳一扫平」,改称枣,将棘阳念成「及jí,」,这是错误的,汉代南阳棘阳,不是音「及j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