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剧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汉剧资料补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1期  作者:楊璉  出版时间:1974-04-10
    关键字: 戏剧 汉剧

    民国五十九年七月,中华文化复兴月刋第三卷第七期,曾刋出拙作「从皮簧合流说到汉调的形成及其影响」一文(文献第十七期曾予全文转载)。由于篇幅关系,在征得笔者同意后,曾略作减删。基于是项资料蒐集不易,而难予流传,爰再加补充:一、民初,在汉口演出之盛况:辛亥年武昌鼎革前后,平、汉剧在武汉方面之演出至为热烈,不但「伶隐」汪笑侬氏曾久居斯土,且对汉剧之影响亦颇大,老生之六部大审,须生之哭夜庙,骂阎罗等,即由其播种。当年演平剧者,有一码头之怡园,和记大舞台等处,除汪氏

  • 文章汉剧演出纪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2期  作者:夢伊人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汉剧 汉剧团 演出

    体相继成立。并积极地在进行研究、排练与演出事宜。梁、周二公实功不可没。二月十二日起至二十五日止,大陆地方戏剧硏究会所属之各省地方剧团,联合演出计十四场,堪谓盛擧!廿三日为兴汉楚汉剧团演出楚剧「碧玉簪」,汉剧「四郞探母」。法学研究社为响应大陆地方艺术之薪传工作,特派本省籍职员沈秋鄕小姐参与学习,于该日演出「碧玉簪」一剧,反串状元郞小生王玉琳,扮像洒脱温文儒雅、台风不凡,擧止谈吐俨然翩翩公子也。足证大陆地方艺术,亦为本省籍男女靑年所爱。证诸「薪传」工作并不艰难

  • 文章牡丹母女姊妺花——记一代汉剧人物小牡丹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2期  作者:童世璋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汉剧 小牡丹

    捧场不够诚心诚意,否则干爹干娘们一定死心塌地,何至于结局那样惨兮兮!」抗战既起,汉戏组团来到四川、重庆,为避轰炸,移师北碚演出,那时兪老板已登高寿,名角黄大毛退休,万盏灯跟了人,名角凋零,由老生吴天保领衔,最受欢迎的戏竟是大劈棺——戏妻,我在北碚一凉风习习的半广场中瞧过,演二百五的丑角不亚海派名丑刘斌昆,旦角也风骚动人,但它非汉剧的正宗,维持团员的最低生活水准而已。我想起来了,不见小牡丹花,问过,团里有人答复:「她也在重庆,跟上大濶老爷了,好不富泰,怎么愿意

  • 文章汉剧演出观后记——以楚歌而兴汉、为 总统祝寿——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0期  出版时间:1974-01-10
    关键字: 楚剧 汉剧 戏剧 祝寿

    湖北省同鄕会为庆祝十月庆典,曁恭祝 总统蒋公八秩晋七华诞:于去年十月廿四日晚假实践堂公演楚汉剧,计到鄂省同鄕曁各界来宾在千人以上,眞是「少长咸集」、盛况空前,为过去任何地方戏演出之冠。首由汉剧社社长黄志元「跳加官」,获得全场喝彩。吴启瑞与胡慧君合演「张先生讨学钱」,诙谐脱俗,纯系湖北地方名谣、夹襍「数板」与小调拼合而成,如张先生把「天地君亲师」的师字唸成「帅」字。作「揖(一)」唸成(二)字、「出行大吉」唸成「出行太古」等。尤其词句中,每一句首都冠

  • 文章为楚剧汉剧公演喝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0期  作者:涂翔宇  出版时间:1974-01-10
    关键字: 楚剧 汉剧 戏剧

    九月十九日,张忠建兄介见周鼎年先生,谈到十月二十四日在实践堂公演楚剧汉剧的事,嘱我届时务必前往观赏,并写戏评一篇,送「湖北文献」发表,以扩大影响。他们都弄错了,我不是剧评人,是个爱好戏剧的门外汉。我乐意去看戏,却写不来剧评。但是我答应写一篇稿子,而且这篇稿子发表在公演之前,而非在公演之后。我以门外汉来谈这次公演,超越了戏剧本身,而纵另一角度看公演,意在戏外。我从小就爱看戏,那年头没有恶性补习升学竞争,每天晚上都可以出去看戏,我家住的地方又很适中,在汉口大

  • 文章漢戲是京戲的老祖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2期  作者:楊峰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汉戏 汉剧流传

    漢戲(皮黃系祖)是平劇的老祖宗,徽戲不脫其系(梆子系除外,亦未列述。)光緖前期的「京戲」是以徽戲與崑曲爲主幹,京梆子(河北梆子)爲輔,伶籍蘇州者多隸崑曲,崑曲產自江蘇的崑山,因而得名,著名的元曲本多採其調,謂之元曲亦無不可。(另有補充分析,請閱書後「補敘」)可見崑曲在元代以前已盛行無疑。有記載說:崑曲始自明代,那麼元曲的曲調如何?可惜與莎士比亞媲美的關漢卿氏,其作固多,卻未把曲譜留傳,如有人能將元曲的腔調唱出,我倒願意聽聽。江蘇地方古時屬吳,於春秋後期才...

  • 文章汉剧二代伶王吴天保杰作「哭祖庙」总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6期  作者:楊璉  出版时间:1970-07-10
    关键字: 戏剧 汉剧 名伶

    黑头、铜锤)三生(须生、正生)四旦(正旦、靑衣、闺门)五丑(小花脸或三花脸)六外(文武做工老生)七小(小生)八贴(花旦、玩笑旦、武旦、刀马旦)九妇(老旦)十杂(二花脸、架子、摔打)彩旦(多由四旦或八贴之老伶工改行或由丑角抱演)。而且各行都必须是「文武兼工」的,能着盔铠,也能作必要的开打,所谓每行的「当家」角色更须要「硬扎」。家君以扬铎名义所辑的「汉剧丛谈」中言之綦详,笔者在台亦曾有所搪述,发表于中国戯剧周刊。过去,各种戯班,如着重于演出「袍甲戯」者,则必以

  • 文章演出楚汉剧的两对姊妹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楚汉剧 周鼎安 兴汉汉剧社

    六十八年第九届大陆地方戏剧公演的第五日(二月十九),是由兴汉业余汉剧硏究社负责演出,「楚剧」与「汉剧」,两者同是湖北地方曲艺。本次推出的三出戏是:「玉莲汲水」 、「文昭关」、「试罗卜」(目莲救母)。汉剧盛行于城市,是湖北的大戏,而楚戏是来自鄕间的花鼓戏,两者的分野就如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各有所长。周鼎安是大陆地方戏剧硏究会的干事,也是兴汉汉剧社的社长,他多才多艺,汉剧是他的专长,在江淮戏与湘剧中,他又是总司令——打鼓佬。他说;中国戏曲是一通百通,这或许是

  • 文章汉剧在台公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0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6-07-10
    关键字: 汉剧 四郎探母

    文:闲汉 图:吴斌早在六年前敎育部文化局为了发场我国民间民俗艺术,做了不少振兴发扬工作。每年举办一次大陆各省地方戏剧大公演。文化局撤销后改由国立台湾艺术馆接办,一仍旧贯,本年度已是第六届,剧种达十省之多,为历届之冠,艺术馆策划推进之功,殊令人兴奋。凡是看过兴汉业余汉剧硏究社所演出之全部「四郞探母」的人莫不异口同声的说:汉调悦耳动听,引亢高歌,有气呑河岳之势,连看戏的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汉调的优点,乍听的人说它像国剧,有些腔调又较国剧为优,名政论家陶希圣

  • 文章觀賞楚劇「目蓮救母」後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1期  作者:廣東戲迷  出版时间:1979-04-10
    关键字: 目连救母 楚剧 汉剧

    (编者按:中央硏究院藏民初汉戏剧本即名为「楚戏」。)我国任何地方戏剧在过去农业社会,伶人为迎合民众需求,多以「咸湿戏」(粤人称纷戏)来号召,以迎合鄕民胃口而求生。黄陂花鼓戏亦不例外,因而曾在北伐后民国十六年,遭到官府以「淫戏」禁演,其后饬伶人将所有剧本改写,删弃「粉词」,始得上演;并将此一在湖北最流行的花鼓戏改名为「楚戏」,以新耳目。(编者再按:或因黄陂花鼓戏定名「楚剧」,汉戏此后不复再称「楚戏」。)兴汉业余汉剧硏究社于二月十九日在台北市南海路国立台湾艺术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