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窟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中原文獻有感并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龙门 七绝 石窟 艺术

    余读中原文献第三卷第九期转载国语史地周刊「中国伟大艺术寳库龙门石窟」一文,不禁有秋风起而兴故国之思。遂提笔写了篇神禹凿龙门的施工考、及漫谈龙门东山与西崖两文;又将龙门景致就自己所谙练部份,归纳成十二项,每项缀七绝一首以达意。藉以慰怀,并卜诸亲友一餐。龙门实况龙门自是古龙门,关塞皇都拟帝阍。两岸崖坚壁又峭,殊难附会不经论。「附记」:炀帝都洛发山东民伕三十万人,修建宫室,以龙门为宫阍,宰辅治事处南牙(衙),建造龙门以南二十余华里外,及今遗迹犹存,可资覆按。禹

  • 文章關林和伊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1-03-01
    关键字: 关林 关云长 伊阙石窟

    入伊川。山高不及百丈,而淸流淙淙不绝,为此地所难。」所言不虚,伊阙山水兼具,及石刻佛像最高评价之艺术,所以风景古蹟相得并彰。老龙窝在山脚下,旁为老龙洞,这个洞和一般的石窰的不同处,在于洞中没有大的佛像,却在壁间雕出一些龛,一般的说法,最先出现于伊阙的石窟,即为老龙洞,早于公元五〇〇年刻凿的窟寺。因而称为全山最古石窟。莲花洞在老龙洞的南边,它的得名由于洞顶刻有一朶巨大的莲花。洞内满是精细的浮雕,称得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石窟寺在半山坡上,不易攀登,因无路可缘

  • 文章石窟造像与龙门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于凌波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石窟造像 佛教传入 碑记铭文

    一我国南北朝时代,有一个鲜卑族在代北苦寒之地兴起的国家,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大魏帝国(史称北魏),立国一百五十八年,为我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那就是北魏时代的石窟造像。镌石造像,是佛敎文化的产品。要了解镌石造像的起因,先要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佛敎自东汉初年传入我国,汉明帝遣使蔡愔等西域求法,迎来了西域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明帝为之营造白马寺,二高僧曾译出了一部份经典。但终东汉两百年,佛敎在社会上并未广为流传,直至三国鼎立,魏晋纂窃,八王之乱

  • 文章中国的石窟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經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石窟艺术 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可以说是佛敎传入中国后,中国固有的民族艺术和佛敎艺术互相交流的结晶。中国人的祖先吸收了印度与西域雕刻艺术的长处,把它融合在自己的传统艺术之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石窟艺术。从新疆的高昌、库车、甘肃的敦煌、天水,大同的云岗,洛阳的龙门,太原的天龙山,峯峯矿区的南北响堂山,济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栖霞山,到义的万佛堂,是一连串的石窟寺,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把我们的锦绣河山装饰得更为富丽弘伟。这些石窟寺都具有丰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

  • 文章古都龍門概説(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7-03-25
    关键字: 龙门 石窟 香山寺 白居易

    三、龍門東山名勝龍門原稱伊闕,山東西伊水南北縱貫。東山名勝,以香山寺爲著,聲聞幾與西崖造像等量齊觀。山的北麓,有白太傅墓,卽香山居士白居易長眠之所。春秋祭祀,洛民所奠佳釀,墓前方丈內,盡成渥泥,肴蔬當亦豐盛。⒈香山滄桑香山寺,建築於拓拔魏遷都洛陽之後,經始年月,業已忘記。重修爲大唐太和六年四月,至七月下旬竣工。同年八月一日,河南尹白居易以重修龍門香山寺畢,題詩二十二韵以記其事。吾人要知重修情形,只有從白詩字裏行間瞭解,故錄其全詩於左。詩曰:關塞龍門口,祇...

  • 文章(中原文物)洛陽勝蹟遊記㈡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78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3-04-03
    关键字: 洛阳 龙门石窟 胜迹 奉先寺 探亲

    三、龙门石窟洛阳名胜,首推龙门石窟。以此窟位于城南十二公里处之龙门山口,故得名焉。当地两山对峙、伊水北流其间,风光秀丽,古称「伊阙」或「阙塞」。所有佛龛则均密布于长达一公里之两岸崖壁上,其状望之犹如蜂巢。余生于龙门南之彭婆鎭,虽幼时经常在其地游玩,但因年幼无知而不知其详焉。吾今因由台归乡探亲之便,特于十月八日由家偕同胞弟隆华、隆汉及舍姪玉霞、长子同庆等重游其地,观之志之,获益匪浅。此窟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四九四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文章河南省文化遺產简摘(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河南省文化遗产 石窟 石刻 古遗址 简摘

    巨匾「还我山河」。寝殿深处硬山式建筑,檐下悬有「精忠贯日」匾额。寝殿左右为岳云、岳雷、岳霖、岳震,以及孝娥祠。三、石窟及石刻(依县市多少次序):(一)登封——三项:①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始建于唐天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分基座、碑身、云盘、碑首,全高五·〇二公尺,宽二·〇四公尺,重八十二顿。碑文由斐迥篆额,李林甫撰文,徐浩八分隶书。内容以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故事。此碑属嵩阳书院文物,宋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讲学之处。②崇唐观造像

  • 文章洛陽探親兼看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探亲 洛阳牡丹 龙门石窟 家乡风貌

    形成一幅幅多彩多姿的温馨画面,完全抛开了竞争,倾轧、争夺甚至战争的思维,天下为公,世界和平,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年前曾往日本旅游,眼见人家均无铁门铁窗的装置,可见其治安良好,令人不胜羨慕。此番在洛阳亦见此景象,家家户户可与日本比美,同样令人羨慕。然而日本的大街小巷无不清洁整齐,一尘不染,洛阳则相去甚远也。「龙门石窟」是世界性的人类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十分热衷的观光景点。记得幼时曾经多次经过斯地,一片荒烟蔓草,但见牧牛儿童以卵石投掷如来佛像为戏,如今则加以修缮

  • 文章中国伟大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9期  出版时间:1971-09-01
    关键字: 龙门石窟 佛像 宾阳三洞 龙门石雕

    国语史地周刊很多人都听说过「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鲤鱼是黄河里的名产,别处虽然也有鲤鱼,可总不及「黄河鲤」的肥嫩。相传黄河里的鲤鱼,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跳过「龙门」;只要一跳过龙门,小小的鱼就可以变成腾云驾雾的龙了。不过我们要知道,「鲤鱼跳龙门」的龙门,是山西省河津县的黄河峡口,那儿两岸都是峭壁悬崖,把黄河夹在里面,挤得透不过气来;一出龙门,山开河阔,水势汹涌,就如万马奔腾一般;因此有「禹凿龙门」的传说。我们现在所讲的「龙门石窟」,是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寳库之一

  • 文章最古名都是洛陽(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洛阳 古都 汉熹平石经 龙门石窟 白马寺 牡丹

    不但是经学家,并且还是传授书法的第一人。②龙门石窟,后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迁都洛阳,继开凿云冈石窟之后,又凿龙门石窟。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与巩县石窟,都是后魏以国家的力量,开凿的佛敎宝库。魏孝文帝虽是胡人,但他建设文化之伟大的魄力与对于佛敎文化之贡献,却使人不能不敬佩。魏孝文帝原姓拓跋氏,迁都洛阳后,认同为黄帝之后裔,改姓元氏。他好读书,手不释卷。又善属文,诏策都出于他自己手笔。他虽笃信佛敎,同时又尊崇孔孟。太和十九年,文帝亲往山东曲阜祭孔,并封孔子后裔为崇圣侯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