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避暑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陸:今昔叢談)旱方西岬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2期  作者:李甫熙 出版时间:1984-11-30
    关键字: 避暑 翠微峰 中伏 九霄

    宁都县城西北方遥远处,有山名「旱方西岬」,高凌九霄,终年云封雾锁。稚龄避暑翠微峯,时値中伏,晴空万里。得见其顶,犹白雪皑皑。问看寨老翁,它究有多高?他说:「旱方西岬,离天三尺,老鹰飞过,擦烂背脊,鼠爬三年,不到半壁。」

  • 文章忆文澜阁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魏惠和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文澜阁 避暑胜地 怀念恩师

    文澜阁位于兴国城南五里冈潋水之滨,危楼高矗,雄据一方,为吾邑之水口,非仅风水佳胜,而且环境幽静,风景绮丽,亦为一读书与避暑胜地。故每临高阁,览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姹红耀江之壮观;睹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彩霞满天之奇景,诚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矣。尤其入夏以后,或高卧层楼,读书下棋,或戯水江边,捕鱼捉虾,其乐更是无穷,今犹怀念不已。文澜阁前身为文澜书院,作育英才,济济之士,颇负盛名。民初易名为文烂阁后,内设县立高级小学,其敎育设备与师资,亦属一流。吾邑

  • 文章(肆、故鄉懷舊)憶遊陳石山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鍾仲文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陈石山 罗汉岩 秋季远足 避暑胜地 瀑布

    事实,现该寺庙只剩残墙断瓦,又因经常匪类出没,故亦无人修饰,名山蒙羞,实为可叹,岩内亦为避暑胜地,时虽初秋,娇阳迫人,而一入岩内,暑气全消,而带凉意,岩外二支瀑布,悬空而降,雨雾漫漫,水声淙淙,眞如临仙境。二、瀑布一名马尾水,一名米筛水,盖以状名,瀑布自岩顶千尺高空而下,如万马奔腾,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来台后,曾走游乌来等瀑布,与陈石山瀑布相比,眞大巫之见小巫也。三、龙潭瀑布冲入山底,成一水潭,名为龙潭,潭虽不大,水淸如镜,深不见底,潭水汇成一条小河,状似神龙

  • 文章詩詞選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避暑 山川 老年生活 思念故乡 诗词作品

    乙丑夏四上大雪山避暑王卜珊南天避毒火,四度雪山行。来者非新客,山花带笑迎。人老无牵绊,萧然便入山。静中无所事,花鸟自闲闲。飘蓬浮海外,多难此登临。老树干云立,岸然视古今。天际风云变,山深草色迷。绿苔侵古道,兽迹满花溪。绝巘高千尺,山泉聚一杯。水清明似镜,云影共徘徊。(天池)密林空谷里,一木独擎天。历刼沧桑变,一千四百年。(神木)自知无学后,天地有何争?万籁共虚寂,未闻蝉唱声。宿愿成流水,桃源何处寻?且除名利缚,许我卧山林。远山含笑至,流水喜洋洋。莫恐黄昏

  • 文章廬山在歷史上的影響與地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廖與人 出版时间:1970-06-02
    关键字: 庐山 避暑胜地 宗教文化 集训 墨宝 夏令营 佛教

    一、庐山所代表的历史意义我们江西庐山,是世界闻名的避暑胜地。但这是不足奇的。値得我们注重和引以为荣的,是庐山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意义。庐山决不是仅供人避暑消遣的地方,而有其深远的政治、文化、宗教之地位与影响!我们除开古代庐山在宗教上与文化上的传播功用不谈,就以近三四十年来的政治演变来说吧,在剿匪时期, 领袖蒋公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继黄埔之后,调训全国军政干部,奠定了剿匪抗战胜利的基础。在芦沟桥事变前后, 领袖先后发表的庐山谈话,就是:「和平未到绝望

  • 文章陳三立在廬山牯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避暑圣地 诗歌创作 访梁璧元 游览黄龙寺 天泉洞 初冬咏雪 庐山风雪 老友过世 胡思义新宅晤谈 《庐山志》及序 花径景白亭 中秋重阳 战事纷纭 前往北平

    多少人过冬。陈三立壮年时来庐山,也主要是在山下活动。历经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牯岭已俨然成一山林城市,避暑胜地。正如谭延闿诗云:「苏黄朱陆不到处,踊现楼台忽此山」(《牯岭》)。此次名宿来栖名山,以老诗翁而有历险的勇气,郁勃的情怀,返老还童的童趣,炉火纯青的诗艺,再次描绘了庐山的雄奇,牯岭的幽邃,大雪风光的奇特。前后四年居庐山,是诗人创作的最后一次高潮,他在这里,尽管他本人对种种光环无所注重,但再次受到世人的尊崇。清代赵翼曾以庐山之奇峭瘦劲来比拟江西诗派诗:「江西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